浙江:坚持“名优茶战略”,名茶品牌引领地方茶产业发展
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一头大象-普洱茶

浙江:坚持“名优茶战略”,名茶品牌引领地方茶产业发展

浙江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“三茶”统筹发展和“三产”融合现代茶叶体系,推动当地茶业高质量发展。

浙江坚持“名优茶战略”,名优茶产值比重居全国之首。强化区域公用品牌,提升茶叶品牌价值。

特色优势区域初步形成,四大优势产区产量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90%以上。

茶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,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统筹发展。

持续擦亮“世界茶乡看浙江”的金名片,为全国“三茶”统筹发展提供浙江经验、浙江样板。

图片浙江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“三茶”统筹发展理念,坚持“生态高效、特色精品”目标定位,以农业“双强”行动为抓手,深入实施生态化、品牌化、融合化、国际化战略,持续推进生态茶园建设、机器换人、数字赋能和全产业链发展,做强主导品牌,壮大龙头企业,全面构建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“三茶”统筹和“三产”融合的现代茶产业体系,推动浙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一、基本情况

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统计资料显示,2022年,浙江省茶园总面积310.5万亩、总产量19.4万吨、总产值264亿元,特别是丽水、湖州“一南一北”茶产业快速发展,贡献了五年来全省产量增幅的61.5%、产值增幅的49.7%。浙江坚持“名优茶战略”,持续推进名优茶开发,不断提升品种、品质、品牌优势,名优绿茶绝对主导地位切实稳固,大众茶生产稳步发展,名优茶产量占全省55%、产值占90%,名优茶产值比重居全国之首。深入实施品牌战略,强化区域公用品牌、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培育,提升茶叶品牌价值,全省培育各类茶叶品牌200多个,其中茶叶区域公用品牌50余个,逐步形成了龙井茶、安吉白茶、丽水香茶、浙南早茶等品牌集群。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,浙江入围百强品牌达14个,与福建并列第1,合计总价值431.4亿元、位列全国第1;西湖龙井、大佛龙井的品牌价值分别达到79.05亿元、50.04亿元,位居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1位和第7位。

二、主要举措

(一)优化产业结构,夯实产业基础

一是强化政策扶持。建立健全特色产业发展政策体系,制定实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,全省共安排财政资金5.9亿元,重点支持品种良种化改造、茶园宜机化改造、茶业龙头化引领等环节。二是推进茶产业基地建设。以“美丽茶园”建设为重要平台,推动茶产业规模化、集聚化发展,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技术,鼓励茶企申报“三品一标”认证,认定省级生态茶园179个,创建安吉白茶、径山茶等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,打造安吉、新昌等魅力茶乡5个,建成拔山村龙井茶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。三是优化茶产业结构。适应消费多元化趋势,持续优化产业结构,做强精深加工,初步形成了多品类、多产品、多功能共同开发的良好态势。2022年,浙江抹茶产品产量超3000吨,产值2.8亿元,已成为全球最大抹茶产地;浙江省龙井茶产区茶园面积达110万亩、产量达2.5万吨、产值58.5亿元。

(二)注重宣传推介,增强市场影响

一是加大茶叶品牌宣传推介。强化茶叶区域公用品牌、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宣传推介,提档升级浙江绿茶博览会、松阳中国茶商大会、新昌中国茶叶大会、宁波国际茶文化节等茶事活动,举办全民饮茶日、国际茶日等公益性活动,初步形成了以春茶为主的活动矩阵。推动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永久落户杭州为浙江茶叶做强品牌、提升影响做出重大贡献,首个“国际茶日”主场在杭举办,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发来贺信。二是加强茶叶市场体系建设。加快改变销售方式,培育内销市场,开拓外销市场,合力促进茶叶品牌产品销售。2022年全省茶叶产地市场交易总量和总额分别达15.5万吨、258.7亿元,其中全国最大的绿茶和龙井茶批发市场——松阳的浙南茶叶市场、新昌的中国茶市两者合计贡献了63%的交易量和50%的交易额,其发布的绿茶价格指数、龙井茶价格指数更是全国绿茶交易的风向标。2022年浙江茶叶出口量15.4万吨、出口额4.8亿美元,分别居全国第1位和第2位。

(三)严格品牌管理,强化品牌保护

一是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。坚持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,加大团体标准推广力度,把产前、产中、产后环节纳入全程标准化管理,推行“六统一”管理模式,建立品牌管理服务中心,完善品牌建设管理规范,制定省、市、县三级茶叶地方标准,打造市、县、企协同发展的品牌建设格局。二是深化商标注册和品牌保护。大力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,出台了《浙江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创建办法》和《浙江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,建立完善品牌保护法律体系,加强品牌侵权、假冒伪劣产品生产等的打击惩处力度。三是强化茶叶技术培训。组织茶叶技术培训,开展茶艺师、评茶员、制茶师等比赛,提高从业人员茶园修剪、施肥、绿色防控等方面标准化生产能力,推动茶叶产量提升和效益增收。聚焦强村富民,建设打造一批茶产业共富村、共富工坊,合力奏响兴业、富民、强村的茶产业致富协奏曲,形成生态茶叶“联农带农促增收”的新格局。

(四)加强科技创新,加快数字转型

一是加快推进科技进步。强化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机械研发推广,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和新品种选育,加大机械化采摘、连续化加工设施研发,强化生态化绿色化茶园生产技术推广,加强数字化应用,全面提升茶产业科技贡献率和生产经营水平。至2023年,浙江省无性系良种化率达78.2%、名优茶机制率达99.1%、有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501条,建成了全国首个省级茶产业大脑,9家茶企认定为数字农业工厂。二是显著提升茶产业效益。2022年,全省茶园亩均产值达到8502元,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1.1%,在全国主要产茶省中排名第2,茶产业效益领跑全国。培育了安吉县、西湖区、松阳县等一批亩产值超1.5万元的高效示范县,茶农人均收入达1.59万元,续写了“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”的动人故事。

(五)弘扬茶文化,赋能融合发展

一是保护传承茶文化。强化传统优秀茶文化遗产保护,弘扬茶道茶艺,推动茶艺术品创新涌现。举办龙井茶、紫笋茶、安吉白茶等炒制技艺大赛,展示茶叶制作非遗技艺,实现西湖龙井、安吉白茶、金华婺州举岩、长兴紫笋茶、余杭径山茶宴、磐安赶茶场等“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”成功入选世界非遗。二是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。深入挖掘传播茶文化,推进茶休闲、茶旅游、茶养生等融合兴起,涌现出杭州梅家坞、临海羊岩山、松阳大木山等一批茶休闲养生点,建设了西湖龙坞茶镇、松阳茶香小镇、磐安古茶场文化小镇等一批茶文旅小镇。2022年浙江省茶休闲、茶旅游、茶养生等第三产业产值达150亿元。

三、下步工作

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“三茶”统筹发展理念,以产业竞争力为核心,强化文化引领、科技支撑,深化产学研、贯通产加销、融合农文旅,加快多品种、多品类、多功能打造,加快形成以绿茶为主体、六大茶类共同发展的新态势,加快构建产茶、品茶、事茶、玩茶等相融合的茶经济发展新格局,全面构建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“三位一体”的茶产业体系,进一步提高茶产业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,持续擦亮“世界茶乡看浙江”的金名片,为全国“三茶”统筹发展提供浙江经验、浙江样板。

(一)提升茶文化引领力

一是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。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深入挖掘和传承丰富多彩的茶文化。推动传统茶文化创新转化、形式内容再造,开展书画、音乐、动漫等文艺作品创作活动,开发新式茶器具、茶摆件等创意产品。挖掘传统优秀的种茶、采茶、制茶等历史人物和故事、趣事,传播现代茶艺、炒茶大师们爱茶追茶等新故事。二是搭建茶文化平台载体。积极举办炒茶大赛、茶文化论坛等活动,争取创办中国茶文化大会、中国非遗制茶大会等高规格文化节会,广泛开展“国际茶日”“全民饮茶日”等公益性茶事活动,建设一批茶博馆、茶庄园等新阵地,发挥公众号、短视频、直播等新媒体作用,大力宣传茶文化、讲好茶故事、营造茶氛围。三是持续擦亮浙江茶叶品牌。深入实施茶叶品牌战略,加大品牌支持力度,做大做强浙茶品牌。龙井茶产区做好资源整合,做精做优“西湖龙井”核心产区品牌,做大做强浙江龙井“品牌集群”;其他产区打造好区域性公用品牌,加快形成浙茶品牌矩阵。鼓励龙头企业打造企业知名大品牌,形成“区域公用品牌+企业品牌”的新格局。四是深入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。深入挖掘茶产业、文化和旅游资源,突出茶文化与美丽乡村、古镇乡韵等要素深度融合,鼓励吸引工商资本投资茶文旅产业。加快推进功能丰富、沉浸体验的茶叶特色小镇、现代茶庄园和茶叶精品旅游点等建设,开发特色茶旅精品线路,争取打造全域茶旅一体化示范县。

(二)提升茶产业竞争力

一是推进茶产业集聚发展。利用好现代农业园区、特色农业强镇、产业集群等项目建设,打造一批跨县域的龙井茶、浙北白化茶、浙南早茶、浙西南红茶、抹茶等5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。开展生态茶园创建行动,推进低效茶园改良、茶园宜机化改造。创新探索茶园经营体制和激励政策,支持做好低碳生态茶园认证和碳汇交易。二是推进经营主体发展壮大。深化省级标准化名茶厂创建行动,加快茶叶加工装备的提升改造。充分利用上市企业奖补等政策,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培育上市。大力发展茶叶专业村、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,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,建立合作共促的茶产业联合体。依托农业“双强”建立茶事服务中心,提供茶园耕作、加工、包装储藏等生产性社会化服务。三是推进茶产业多元化发展。以名优绿茶为主导,积极推动红黄青白黑多茶类协同发展。拓展茶资源利用链,建立茶叶精深加工园区,创新开发新茶饮、茶食品。加大夏秋茶利用,开发抹茶产业,培育余杭、越城、武义等抹茶特色优势区域。构建多元化市场营销体系,支持茶企布局展示展销网络和开展电商直播、新零售等商业模式。四是推进茶产业出口振兴。积极引导出口产品结构优化,推动名优绿茶、红茶、花草茶等新品类出口。积极开拓新市场,组织抱团拓展欧洲、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,持续开展国际茶产业链合作交流,推动建立一批海外茶叶交流销售窗口,提高传统绿茶和名优茶国际市场占有率。

(三)提升茶科技驱动力

一是加快茶树品种保护更新。加强茶树种质资源调查、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,积极创建省级茶树种质资源圃。加快省种质资源鉴定、评价,推进茶苗繁育区域中心建设,加快茶树新品种推广和老化低效茶园更新改造。二是加快茶技术创新应用。发挥茶产业科创高地的先发优势,依托8大“国字号”茶叶科研机构,积极搭建院地、院企合作平台,加快构建一条从技术创新、装备研发、熟化集成、推广应用的茶业技术链。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生产技术模式,扩大全程机械化、绿色防控、多茶类高效组合生产等技术和设备,加快茶叶生产全程绿色化、智能化、标准化、规模化步伐。三是加快高素质人才培养。加强茶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,全面建立省、市两级茶产业创新与服务团队。重视专业人才培养,支持茶叶学科建设、职业技术教育和专项人才研修,加强“农创客”“新农人”等群体培养,加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叶制作技艺传承人、制茶大师等高技能人才培育。

来源:中农促茶产业分会

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